张至顺道长内八部《长寿功》图文解说(中)

(接上)

第四部 大转逍遥乐无忧

【4-1】起式:左脚向左迈出半步,左掌覆盖在脐上,右掌覆盖在脐下,稍停。

 

【4-2】双手仰掌置于腹前,指尖相对(不相接),掌心斜向上,形如抱球。

 

![](https://pics3.baidu.com/feed/e824b899a9014c08e7ade0f81b5085007af4f489.jpeg

 

【4-3】抱球下摆:两膝微屈,以肩为轴心,双手如抱球慢慢左右摇晃由小变大。

   

    

   

     

【4-4】抱球翻转:继续抱球,快速左右晃几次,即从左向上(过头),向右,向下转一圈,又回复到【4-2】的姿势。

    

     

    

【4-5】托球上举:抱球向右如带球状,右脚经左脚前,向左外侧迈一步,两脚成交叉步,右腿在左腿前,双手托球,身体随即向左后翻转。

     

【4-6】双手托球至头正上方,身体正直。

     

      

【4-7】向左后下摆,左手置于左身后,右手置于头上,掌心稍相对,双手如抱一大球。

     

    

【4-8】右手下摆至右后,左手同时移至头上左侧,掌心稍相对如抱一大球,上身亦随之拧向右后。

     

    

【4-9】抱球平带:两手平行转至胸部抱球,拧身以腰为轴向左后,右后来回晃球。

做完再重复一次,从抱球下摆到抱球平带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

【4-10】收式:抱球下摆的动作,晃球的幅度由大渐渐变小,转掌心向内,上下旋转一次,覆于脐之上下,左脚收回,静待片刻。

本部功晃球和转身的次数不限,任其自然。但要悠然自得,心境快乐。

第五部 大雁腾空降吉祥

     

【5-1】起式:左脚向左迈出半步,两手指尖向前,变两阴掌,掌心向下,置于腹前,拇指相挨,象生大雁的尾巴。

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

【5-2】展翅腾飞:双掌左右摆动几下,两掌一合,随即左右分开,以腕、肩为轴,开合如扇翅,由小到大,由下而上向两侧扇动至平肩高,掌心向下,两臂向左右伸直,上下扇翅。

     

【5-3】两臂左右伸直,以掌背在头顶上方相拍,双手下落与肩平。如前上下起落,连拍三次,如大雁腾空振翅奋飞。左拳变仰掌,向上提至左腋。

     

【5-4】第三次拍翅时,双掌用力向上一冲,随即下落,左右伸直与肩平,掌心稍转向前,然后掌心向地,目光内视,如雁俯视大地,静待片刻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

【5-5】滑翔盘旋:右手稍高,左手稍低,头稍向左转,目光通过左手手臂看指尖;同时,身体向左后拧转,稍停。

     

【5-6】身体开始向右转,变左手高右手低,头也随之稍向右转。

     

【5-7】身体继续向右后拧转,目光通过右手手臂看指尖。

     

【5-8】就这样左手高右手低,右手高左手低,如图第【5-(4~7)】,反复的左右来回转体。目视指尖,像大雁在高空俯视大地,滑翔盘旋。

     

【5-9】最后一次,身体恢复正直,两臂平伸,与肩同高,掌心向下。

    

      

【5-10】择地下降:

(1)左移复位:右脚经左脚前向左侧迈一步,两腿成交叉步,右腿在左腿前,同时,双手如鸟翅一般,柔和的上下扇动一下,接着,双臂又恢复平伸状态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 

【5-11】左脚从右脚前向后侧迈步,两手上下扇动一下,又恢复平伸。

     

【5-12】如此迈步,扇动重复两次后,恢复成图中的动作。

     

【5-13】右脚向左脚靠拢,脚尖点地,两手轻微扇动一下。

     

【5-14】右脚向右侧迈一步;同时,双手扇动。

      

【5-15】左脚经右脚后向右侧迈步,双手扇动,此时,左腿在右腿后。即右腿在左腿前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 

【5-16】右腿从左腿前向右侧迈步,双手扇动,恢复平伸状态。如此迈步,扇动重复两次后,恢复成图2的动作,回到原先起式的位置上。

      

【5-17】(2)右移复位:左脚经右脚前向右侧迈步,两腿成交叉步,左腿在右腿前;同时,双手如鸟翅一般,柔和的上下扇动一下,接着,双臂又恢复平伸状态。

     

【5-18】右腿从左脚后向右侧迈步,两手上下扇动一下,又恢复平伸状态,如图所示。如此迈步,扇动重复两次后,恢复成图中的动作。

      

【5-19】左脚向右脚并拢,脚尖点地,两手轻微扇动一下。

     

【5-20】左脚向左侧迈一步;同时,双手扇动。

      

【5-21】右脚经左脚后向左侧迈步,双手扇动,此时,右腿在左腿后,即左腿在右腿前。

    

【5-22】左脚从右脚前向左侧迈步,双手,恢复平伸状态,如图所示。如此迈步,扇动重复两次后,恢复成图中的动作,回到原先起式的位置上。

    

【5-23】(3)右圈复位:两膝微屈,右脚尖点地,身体重点落在左腿上,稍屈膝。

     

【5-24】右脚虚步向前。

     

【5-25】向右外,如图所示,向右后划圈,右脚收回至左脚跟处,脚尖点地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 

【5-26】(4)左圈复位:右脚跟落地变实步,身体重点落在右腿上,稍屈膝;左腿变虚步,脚尖点地,左脚虚步向前,向左外,向左后划圈(与【5-(23~24)】图相同,唯脚的方向相反),左脚收回至右腿跟处,脚尖点地。

如此反复进行后,恢复成(5-22图)的动作,回到原先起式的位置上。

     

【5-27】(5)点步:右脚向左脚靠拢,脚尖点地,身体重点放左腿上;同时,双手扇动,如图所示。右脚向右迈步,双手扇动,恢复到(5-22图)的动作。

左脚向右脚靠拢,脚尖点地,身体重点放在右腿上,同时,双手扇动(5-26图),左脚向左迈步,双手扇动,恢复到(5-22图)的动作。

     

      

【5-28】收式:两脚直立,双手扇动;同时,双手渐渐向前回收到腹前,两掌相靠;掌心朝下,拇指与拇指相挨,象征雁尾,与【5-(3~1)】图同,两掌向左、向右摆动几下。

接着,掌心向内,两掌相绕旋转一圈,收回至脐部,一掌贴于脐之上部,一掌贴于脐之下部,如图所示。

第六部 浪里行舟漂海洋

   

     

【6-1】起式:自然站立,左脚向右前方迈一步,双手提起,掌心向下,五指朝前,平行分开,置于腹前。

      

【6-2】(1)推舟式:双掌向下、向前、向上作弧形推去,身体也随之前倾,至手平肩时直臂,左腿成左弓步,右腿蹬直,右脚跟离地。

      

【6-3】右腿屈膝,身体后仰,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腿蹬直,脚尖提起;同时,双手沿原先推出的弧形回收至胸前。

如此反复前推后收,如船在大海中一高一低,随海浪漂荡。

      

【6-4】(2)摇橹式:当推舟推至前上方时,两手手腕交叉,掌心向下。

     

【6-5】双手向下、向内、向上沿弧形收回至小腹部,双手仍交叉;同时,身体后移,稍塌腰收腹,左脚蹬直,脚尖提起,右腿屈膝略蹲,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。

    

【6-6】双手翻转,掌心向上,身体稍后仰。

    

     

【6-7】双手向前推至双臂将要伸直时,两手左右分开,掌心向上平行向前;同时,身向前倾,重心放在左腿上,左腿稍蹬直,右脚成虚步,脚尖点地,脚跟提起。

     

【6-8】双手向下、向内、向后沿弧形收回至体侧,两臂伸直分开;手心朝前;同时,身体后移,右腿屈膝略蹲,重心在右腿,左腿成虚步,脚尖提起脚根点地。

     

【6-9】双手向后,向上划弧与肩平,同时,右腿蹬直,身体向上稍伸展。

     

【6-10】身体前倾,双手向前划弧,划至双手平行伸直向前,掌心向下,重心落在左腿上,左腿稍蹬直,右腿成虚步,脚尖点地,脚跟提起。

     

【6-11】双手交叉,如图所示,然后作摇橹动作,多次反复,与【6-(5~9)】的动作相同。

      

【6-12】(3)推舟式:摇橹动作反复多次,最后成图中的动作时,还原成推舟式,整个动作与【6-(2~3)】相同。

      

【6-13】收式:推舟动作反复多次,最后双手收回至小腹部,左脚收回,两手变横掌,掌心向内,上下转动一圈,收回,左手覆盖于脐之上,右手覆盖于脐之下。

(转下)

标签: none

评论已关闭